1)第13章 燕地人心_宋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拒马河与刘李河交汇之地,由于距离宋金交界不远,往来商贾云集,乃是一个大大的渡口,逐水陆交汇之所而成草市,虽然不似大都市那般繁华昌盛,但因为地处平原之上,燕地人口密集之所,也是颇为热闹。

  午时三刻,河水交汇的南岸渡头,岸边一棵古柳之下,许多百姓聚成一团,正在听其中一位书生打扮的中年汉子读着报纸。

  “天道好还,盖中国有必伸之理,人心助顺,虽匹夫无不报之仇。承中华万世之基,追述汉人千年之志,兵出有名,师直为壮。燕云十六州之豪杰,怀旧而愿归;华夏千载之后世,久郁而思奋。齐君复仇,上通九世……”

  那中年书生读到这里,停了下来,手上拿着报纸,脸上却似有所思。

  “覃夫子,你怎么停下来了,快点读下去,大伙还等着听呢!”

  人群中有人高声说道,催促起来。

  “还有什么可读的,这不明摆着,要打仗了呀!”

  人群中,一位老者摇摇头,叹口气说道,脸上看不出是悲是喜。

  “也不知道宋人北伐,对咱们这些人来说,是祸是福?”

  “杨太公说的极是!”

  覃父子眉头紧皱,沉声说道:“当年宋人北伐,用银子得了燕京,一换官,二授田,三盐法。换官失士人心,授田失百姓心,盐法并失士人百姓心。如今宋人再度北伐,真不知对我等百姓来说,是不是大祸临头啊?”

  海上之盟,赵佶用每年100万贯的“燕京代租钱”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燕京,但后来的执政却是大失燕云之地士民之心。

  宋廷获得幽云七州后,将原故辽汉人官员大量调至内地任职,而另派宋朝官吏前往管理其地。故辽官员调任内地以后,形同软禁,宋廷此举,大失上层汉人之心。此乃谓“换官”

  辽人后期,幽云汉人的赋税并不重,辽人之法大率简易,盐发低贱,科役不烦。宋廷却生搬硬套,在幽云大行和内地价格一致的官盐制度。辽地原盐价每斤120文,宋人到后,每斤至250-280文。百姓不堪重负,从而使得宋廷在燕地声名狼藉,怨言四起。这就是所谓的“盐法”。

  “授田”则是指宋廷听取了点检文字李宗振和参谋宇文虚中的办法,把原来属于燕地百姓的土地,侵夺过来,交给郭药师为首的常胜军。把燕地百姓出卖给金军,而把他们剩下的田业,悉给常胜军。大宋朝廷之愚蠢,可见一斑。

  糊弄糊弄燕云的老百姓也就罢了,“匹夫之怒,只不过以头抢地尔”。可是那些上层的辽地官绅豪强,可就没有那么好糊弄了。

  在以刘彦宗、时立爱为首的故辽大臣的百般怂恿下,金人南下侵宋,常胜军率先投诚,河东的义胜军开门揖盗,大宋朝廷几欲亡国。

  好一个“前仆后继,不作不死”的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