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24章 科举改革_南唐节度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距离徽安府打下睦州一个月后,此时已到了十一月,天气转寒。

  徽安府。

  因为几场战斗的胜利,使徽安府局势大为改观,俞逊和纪阑正抓紧控制睦州,吴越国没有立刻派兵夺回睦州,虽不知是什么原因,但这对徽安府来说,却是难得的宝贵时间。

  北面和南面的唐军如今都退出徽安府境内,西面的宁国军正在备战唐军,无力再攻打徽安府,反而被秦泉趁机劫夺了不少人口。

  经过两个多月的动荡期,徽安府终于恢复了宝贵的和平。

  这段时间脸上总带着愁容的徽安府百姓们,也终于放松下来,不必担心生活被战乱所毁。经过这次的战事,他们心中对徽安府的归属感也更强了。

  府城内商业也再次焕发出新的活力,原本因担心战乱不敢来徽安府的商人都不再有任何顾虑。

  节度府。

  北方唐军退去后,陆原便看到了机会,改革徽安府时机终于到来。

  他原本在徽安府的威信就已经十分高了,凭借这次战争,威信更是上升到极点,要想改革,现在是最好的机会。

  眼下,他手下还没有形成势力集团,但若长此以往,等自己势力越来越大时,势力集团必然会形成,成为改革的阻碍。

  虽说只要有他在,将来改革也依然能够做到,但到时很可能需要杀不少人才能强行推动,甚至包括许多现在很信任的部下。

  而现在时机最好,地盘不大不小,外部也暂时稳定,正好将根基稳固,为将来争霸天下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眼下改革从各处做起呢?陆原十分清楚,国家强大的根基在百姓,自己要想建立一个强大的政权,那么着眼点应该放在百姓身上。

  而对古代百姓来说最重要的便是土地,因此陆原决定实施土地改革。

  唐朝的均田制其实已经是很完善的田制,按人头分田,让百姓人人有田可种,也是这种制度,创造了一个大唐盛世。

  但后期因为土地兼并严重,朝廷的公田越来越少,大多数田地被穷苦百姓低价出售,被富人兼并。

  百姓流离失所,无田可种,这才被迫造反,之后的宋朝、明朝和清朝,田地问题永远都是绕不过去的坎,田地兼并严重,仿佛成为了一个朝代灭亡的信号。

  制度是不断完善的,而后世的租田制便是一步一步进化而来的。

  这种制度最大的好处,便是田永远属于国家,百姓想卖也不能卖,断绝了有钱人土地兼并的可能。

  虽然陆原不能保证这个制度能永远有效,但它至少比之前所有的田政要好,也许将来还有更好的制度出现,不过这就不是现在需要操心的事了。

  而要想实施租调制,第一条就是需要将徽安府所有田全部收为公家,这样做势必会让城中一些富人心怀不满,但这是无法避免的事,改革永远伴随着阻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