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十六章:朱由检与时代最大的不同(求票、什么都求)_崇祯本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技艺的人实在太少了。”

  徐光启看到佃户们欢快的在田里种植土豆,脸上充满发自内心的笑容,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他早在万历三十六年就向朝廷上了《甘薯疏》,建议朝廷大力推广,甘薯这种高产作物。可结果令他失望,《甘薯疏》如石沉大海,朝廷根本没有人重视。

  天启元年,徐光启又一次上书,再次为劝说朝廷推广甘薯而努力。他甚至亲自在天津进行了种植实验,无奈朝廷还是没人拿他当回事。

  虽然朝堂大臣们都在叫嚷“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实际谁也没有真正考虑农夫的利益。

  朝廷诸公谁也没把事关国家稳定的甘薯推广,放在心上。就算自命众正盈朝的东林党人也没有任何人关注此事。

  四处碰壁、心灰意冷的徐光启只好告病返乡。

  回乡的徐光启还是不甘心,他在家乡上海仍在努力推广着甘薯种植。

  徐光启真的没想到,峰回路转。年少的信王竟然对新作物推广这么有兴趣,竟会专程派人邀请于他。

  更让徐光启没想到的是:除了甘薯,信王竟然还弄到2种高产作物。眼前的土豆比甘薯更适合北方的种植,亩产甚至还高于甘薯。

  看看眼前火热的种植场面,徐光启对新作物推广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田地里的佃户们,心中更是火热。他们虽然不识字,可他们基本的算术能力还是有的。

  土豆平均亩产15石,一年至少可以种两季,年亩产就是30石。

  他们不用负担田赋杂役,现在只需要上交7成租子,一亩还能剩9石。5口之家种50亩地,一年能收450石,吃饱肚子还能有点剩余。

  庄户人家要求真的不高,能吃饱肚子就他们就很满足了。

  朱由检看着火热的种植场面,心中更是高兴。他知道中国的老百姓是世界最好的百姓,他们只要有口吃的就绝不会造反。

  “自己现在能力有限,只能先让依附自己的佃户们吃饱。吃饱的佃户们就是自己的基本盘,就是自己的根据地。”

  他们可以为自己提供最需要的人力资源。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

  朱由检简单计算一下,今年的收获过后,自己的皇庄就能拥有足够的种子资源,可以在自己的皇庄中全面铺开种植。

  满足自己皇庄种植后,若有多余也可以考虑向周围推广。

  当然推广一定要收钱,不收钱的东西人们是不会珍惜的。

  朱由检相信周边的农户们应该会顺利接受这3种高产作物。

  与沉浸在田野火热气氛中的徐光启告别,朱由检匆匆赶往珍木堂的工坊。

  朱由检念念不忘要做个马车实物,用来验证一下,他对马车的修改是否合用。

  “啊,”想起那种颠簸的滋味,朱由检就想狂叫。他真是受够了马车的那种颠簸。那种剧烈的颠簸下,你在车厢里垫多少棉垫都不会管用。

  朱由检在计划改造马车,魏忠贤在忙着改造朝政。

  天启四年春,京城的朝堂上,东林党都被罢黜出京。

  现在的朝堂上,已经是魏公公的阉党一家独大。

  没有了东林党的制约,魏公公完全放开了手脚,他想为大明天下做点事情。改革家魏公公来了。

  魏忠贤是怎么上位的?是因为天启皇帝需要钱。

  魏忠贤没有忘记这一点,所以他把税收列为第一大事。

  当然,帮皇帝弄钱的同时,魏公公是不会亏待自己的,他自己也不会白干。忙于制定其他政策的魏公公不知道。

  上行下效,有魏公公做标准,阉党的成员们当然不会客气。

  对阉党来说,商税就是一场盛宴。失去了东林党的监督,这场盛宴正式展开了。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