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章 IMO的序幕_神级位面教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IMO的题目?”

  苏牧风神色茫然,一时间没能理解刘老头的话。

  他现在还沉浸在刚刚那种玄妙的境界之中,大脑中似乎还在回旋着繁杂的数字与公式。

  刘老头笑呵呵道:“IMO,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

  刘老头此言一出,还没等苏牧风反应过来,讲台底下的学生们就爆发出了一阵喧哗声。

  无数不可置信的眼光再次聚焦在苏牧风身上,甚至有不少人眼里都多出了崇敬的神色。

  “国际数学奥赛!我靠!这什么概念!”

  “我今天这是没睡醒吧?就咱们学校这破地方还能有做出IMO题的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苏牧风也太低调了一些吧?”

  “大前天模拟考了148还在他面前沾沾自喜……现在,想死。”

  “现在拜师还晚不晚?”

  也难怪这些一高理科实yàn班的尖子生如此激动。

  IMO,或许大多数人甚至都没有听说过这个简称,但它在教育学术界却是一个如雷贯耳的名字。

  它代表了全球高中生数学领域的最高水准?

  是不是觉得“高中生”三个字听上去很Low?

  在大多数领域,年龄的确和学术水平存zài直接的关联,一位从事学术大半生的老教授与一个高中生当然完全没有可比性,高中生的竞赛自然也只是小孩子过家家一样的游戏。

  但数学不一样。

  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更不一样。

  刘老头曾跟实yàn班的学生们讲过两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80年代的一次国际数学奥赛上,有一道数论题出的很难很巧妙,在场几个数学家讨论一天一夜也没做出来。

  但考场上有10位做出来了。

  第二个故事则是在2009年,国际数学奥赛的最后一道题,陶喆轩花了7个小时才最终做出来。

  ——陶喆轩,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数学系,是澳大利亚唯一荣获数学最高荣誉“菲尔茨奖”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也是继丘成桐之后获此殊荣的第二位华人。是调和分析、偏微分方程、组合数学、解析数论等重要数学研究领域里的重要数学家,被誉为“数学界莫扎特”。

  按照班里数学课代表的表哥的话说,211院校数学系硕士的数学水平,只能在清华金融系本科生后面吃灰,清华金融系本科生的数学水平……连在IMO国家队成员背后吃灰的资格都没有!

  所以,在听到刘老头承认这道题目是国际数学奥赛的题之后,所有学生才会爆发出如此的激动之情。

  首先,是对这件事情本身表示无比的惊讶。

  其次,对刘老头坑爹之举表示极端的愤慨。

  最后,当然就是对苏牧风表示异常的崇拜了!

  这时候,苏牧风也终于从忘我之境中完全回过神来了,他不可置信地睁大了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