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就是你了_我为国家修文物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缓睁开双眼,伸手捏了捏鼻梁,“时光回溯之眼”非常消耗精力,这一次回放看得过于仔细,频频倒放、快进,让他也有点吃不消。

  此刻,已是深夜。

  京城的夏夜颇为清凉,尤其是,这会议室窗外正对着潺潺流动的内金水河,习习凉风吹来,带着丝丝水汽,让人精神一振。

  歇了一会儿,向南又回到案前,将那张北宋时期的绢纸铺展开来,一手拿起毛笔,笔尖轻蘸墨汁,缓缓落笔。

  在落笔的瞬间,右眼的“回溯时光”又重新开始回放。

  而在这一刻,向南仿佛听到了王希孟的喃喃自语:“山水画,当用皴法。皴法种类繁多,各有妙用。

  披麻皴中锋运笔,圆而无棱,弯曲如兰,线条遒劲。

  卷云皴,屈曲迂回,向心环抱,犹如云彩。

  小斧劈皴,笔线细劲,顿挫曲折,如刀砍斧劈。”

  王希孟侧头凝眉,思忖了片刻,忽然眉心舒展,笑道,“我作此画,当用荷叶皴,亦刚亦柔!”

  向南听懂了,这是在选择最合适的山水画技法。

  荷叶皴,因皴笔从峰头向下,其皴法结构主体形如荷叶的筋脉而得名。

  荷叶皴常用来表现坚硬的石质山峰,经自然剥蚀后出现的深刻裂纹。

  荷叶皴的外轮廓亦柔亦刚:柔美的,用于表现江南土质山脉,经雨水冲刷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刚劲的,则用于表现北方的高山峻峰。

  向南如同一名虔诚的学生,在认真领会千百年前的老师的传授。

  这是一次跨越了千百年时光的教学。

  这是一场跨越了空间纬度的会面……

  ……

  刘老、齐老和楚老等老专家们团团围坐,在他们面前的会议桌上,摆放着两张画。

  一张是《千里江山图》真迹,一张是向南刚刚交上来的《千里江山图》局部图的临摹图。

  两张画一上一下,整整齐齐,让在座的每一位老专家都能够看得清清楚楚。

  然而,刘老等人坐在这两幅画面前,已经过去一个多小时了,仍然没有一个人开口点评。

  整个会场里,安静得像是一幅静止的水墨画,仿佛连心跳声都能听得见。

  “咳咳!”

  刘老轻咳了两声,像根针一样将这诡异的气氛扎破,一脸严肃地说道,“都说说吧,向南这幅临摹图,究竟怎么样?”

  又沉寂了片刻,齐老也收起了平日里常挂在脸上的笑容,稍显激动地说道:

  “天才啊!这就是天才!整幅临摹图,可以说是一气呵成,丝毫不拖泥带水,仿佛他才是这幅画的原作者一般!”

  说着说着,齐老忽然站了起来,将向南的临摹图覆盖在了真迹的上面,刚好将局部图替换掉,又接着说道,

  “你们再看,是不是与其他部分完美融合,丝毫没有任何突兀的感觉,连接得非常自然!”

  楚老也点了点头,叹了口气:“我现在是真心想让他做我外孙女婿,就怕他对我家那丫头没感觉。”

  这一次,其他老专家都没笑话她,这么优秀的小伙子,谁不喜欢?

  楚老要是真把这事儿办成了,估计大家都会羡慕死她。

  只恨自己没有一个漂亮的孙女或外孙女!

  没办法,谁让自己基因不够好呢,我只能羡慕嫉妒恨了。

  楚老虽然说的是题外话,但话里话外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向南这幅临摹图,她无话可说,绝了!

  就连一向严苛的陈老,脸上也似乎没以前那么黑了,他缓缓说道:

  “向南这画,无论是皴法的使用,色彩的调配,构图上的布局,都显示出了超人一等的水平,至少目前来说,他是最合适的接笔人选。”

  几位大佬都开口认可了这幅临摹图,其他人自然更没什么意见了。

  虽然都是专家,但专家也是有高低之分的。

  见大家都没什么意见,刘老的脸上这才荡漾出笑容来:“既然大家都一致认可了向南的水平,那么,《千里江山图》真迹的接笔工作,就由向南全权负责!”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