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燕军出瓦桥_大唐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解释说,那是司空迷惑幽州和易定的行为,只有他们和高岳反目,我两镇的投靠才有价值。

  程怀直恍然大悟,亲自下阶作揖,表示对王武俊的感激,“既如是,惟司空马首是瞻,三月后一并降宰堂,共保荣华富贵。”

  等到这使节驰马回往真定府后,将横海军的态度一五一十地报告给王武俊后,王胡须抖动,拍着大腿,得意洋洋地说:“哈哈,幽燕河朔的局面,尽在老夫的掌握之中了,下面便专等义武军张茂昭,和卢龙军刘济,为争夺区区篡太子而大打出手了!”

  这点倒确实在王武俊的操弄间:

  六月,刘济在接到王武俊先手送来的密信后,不由得又惊又喜,在信中王武俊不但承诺,将成德军侵占的瀛洲归还刘济,且表示愿奉戴刘济为盟主,仿效高岳作为(但这次是为了对抗高岳),把盟府设在蓟县城中,大伙儿共拥李纯,立起帝统来,并可以在瓦桥歃血会盟,兄弟相称,以李纯为大唐皇帝,刘济你就是燕王兼盟府辅师,我王武俊不才可为赵王,张茂昭便是代王,程怀直便是渤海王,顾少连在太原就封个晋王,随即外借契丹、室韦、奚、靺鞨等族的骑兵,和宰堂间的胜负犹未可知。

  且在信中,王武俊又使用了《镇州邸报》的书手(就是写檄文骂高岳面白阴大的),写的是慷慨激昂,称我等忠臣,岂容陛下播迁暴野?弟已使薛昌朝为礼送使,领三千骑兵出境,兄(其实刘济比王武俊小足足二十岁)可遣送一大将,出莫州至于河间,在此交接,把陛下迎去幽州,同时尽撤成德军在瀛洲高阳、河间、博野、乐寿之兵垒,将此州奉还于兄,以表诚意。

  结果刘济不等会议,就召来部将谭忠,对他说:“你可领五千骑兵,急出莫州瓦桥南下,王武俊将天子送入瀛洲地界了。”

  谭忠比较精细,就劝刘济说:“成德军向来和我镇有血海深仇,此刻王武俊又是送圣驾来,又是要退还瀛洲地,还要奉节下为盟主,必定是包藏祸心。”

  “现在数镇合则生,离则死,我想王武俊甘愿如此,就是因为这个缘故。”刘济如此回答,随后他急不可耐地对谭忠说,“所以我先授你五千骑兵,你至河间,先将圣主给迎来,且看王武俊是否真的愿意归还我瀛洲再说。”

  于是谭忠即刻自蓟县牙城点起五千骑兵,扬起旌旗,不久穿过瓦桥处湖泊间的高堤,莫州刺史刘澭领千余兵马来迎,谭忠就问刘澭,瀛洲河间那里到底是什么情况。

  “对面高阳的壁垒,成德军确实在前两日撤走了。”刘澭回答道。

  将信将疑的谭忠便和刘澭合兵,越界进入瀛洲,发现高阳城果然人去壁空,便壮起胆子继续南下。

  很快斥候来报,河间地确实有成德军的骑兵,且簇拥着翠羽黄盖,想必是天子李纯的车驾无疑。

  “全军分为前后两阵,前阵觇候警戒,后阵策应!”谭忠依旧小心谨慎,缓缓向河间靠近。

  不过谭忠千算万算,也只是怀疑王武俊到底有无诚意,但他没算到,在同时义武军张茂昭也领两千骑兵,从定州安喜东出,已进入瀛洲的博野......

  王武俊先前给张送过密信,称他愿将李纯放置在瀛洲河间,希望张茂昭来接,然后王武俊同样表态,愿把瀛洲让给义武军,这样义武军便能和横海军连通,大家一起联盟,共抗高岳,而李纯嘛老夫认为还是送去你易州最为安全。

  为表诚意,你可以领骑兵入瀛洲,所过的城镇壁垒,我成德军一概不设防,你所经之处,而后也全归义武军所有。

  于是张茂昭信以为真,带着两千骑兵出易县,然后便是安喜县的义丰塞,接着沿着瀛洲博野,同样往河间而去。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