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8章 挑拔_醉逢笑处却轻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办法,给大龙虾再送点好吃的把柄?

  皇上把重庆的奏折放在一边不理,却很痛快的批了严承祖的折子。

  严承祖上折,请将绥远城外归化,宁化,定化三堡,弃关内迁,理由是三堡偏远难守,虚耗朝廷财力,弃了内迁,省了物力,集中兵力便于防御。

  并自请亲自前往撤关,安置内迁的军队,百姓。

  皇上之所以批得很痛快,是因为这三个化确实没少花银子,因为远,光是驻军的军粮储运,每年就是一大笔开支。年年月月的,真叫人肉疼。

  皇上花钱的地方太多了,而且他本来就会过日子,就冲省钱这两个字,也得准了严承祖这个建议。

  大学士当然也不反对,省钱总比花钱好,边境的防务本来就事繁难管,又没有什么油水,顺着严承祖撤了,皇上省钱,大家都省心。

  严承祖带着师爷去了,撤关内迁,又整顿了一番,皇上又命他,沿途巡察宣化,大同等处的驻守防御,统筹三边军务。

  严承祖领了圣旨,沿着绥远边境,一路细细巡察布置,事无巨细,不畏繁重,不知不觉,就去了三月有余。

  蒙古一直环伺在侧,见撤了三堡,阻障尽去,便逐渐内侵,时不时的进关抢掠,严承祖带兵打了几次,只是赶,并不追,渐渐地,敌进我收,竟形成了一派被动之势。

  这时候,朝中忽然开始谣言四起,开始只是说严承祖布置不当,不能及时御敌,军事疲软,迎战不力,都说严总兵老了,没有了当年的英雄勇武,已经变得昏弱胆怯,举措迟滞,只要惜名顾身,不敢再打大仗。

  渐渐的,又有了一个新说法,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居然说严承祖建议撒弃三堡,是收了蒙古人的好处,自毁屏障,不顾廉耻,将关外的国土,拱手送给了敌人。

  严承祖打了多年的仗,什么毁谤没听过,军功越大,越被参奏的厉害,打赢了也说你通敌,不打只守还说你是卖国。

  他丝毫不在意这些嚣词,只和师爷详细布署,放空示弱,一心一意,等待敌人集结主力,来犯腹心。

  皇上也渐渐的听到些闲话,他问大学士,严承祖是自请戍边的,为什么老有人说他通敌?

  大学士回答道:“传谣之人,肯定是嫉妒上将军功高,这种的人多的很,说不定过几天还会有人具本参奏,皇上不必理采。”

  皇上明白了,在心里又加了一句:全是吃饱了撑的!

  大学士心里明白,皇上其实不太明白,这些人不是吃饱了撑的,自古以来,弹劾领兵的大将,都是一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不管严承祖有没有通敌,先奏上一本放那,看老子多么清直,参名臣,不畏权贵。若是打败了,就是我有先见之明,要是打胜了,接着再参,功高震主,最易君心猜忌,参倒了,就是以后吹牛升官的资本。

  现在朝中渐渐传起流言,肯定是有人又看上了这笔买卖,先吹吹风,然后就好风闻奏事,下手抄底了。

  大学士宦海浮沉,对这一套官场上的把戏了如指掌,果然谣言传了没几天,就有人具本弹劾了。

  大学士料事如神,不过这个弹刻的人,还是让他大吃了一惊。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