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截然相反_东篱把酒黄昏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洛氏自己都不知道,明明只是一场简单的营救行动,可能顺带着偷了点值钱东西,最终怎么就演变成杀人狂欢了。

  眼见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丧命在屠刀下,洛氏也被吓晕过去,等她醒来,已经在山上的贼窝里了。

  张从对她还是从前那个温和的邻家哥哥,但洛氏已经怕死他了,听说他要娶她,更是吓得魂飞魄散。

  人命在这帮魔鬼的眼里算个毛线?

  但洛氏一个柔弱女子,此时胆敢反抗,便要步了陶家后尘,到黄泉地府去与他们团聚了。只能委委屈屈应下。

  于是便有了孔县令带人上山剿贼时那一幕。

  洛氏出首告发,张从知道陶家案子弄得太大,二十几条人命,自己可能兜不住,已经将从陶家抢来的东西尽数埋在后山之中,以期风头过后,再行花用。所以他们搜山寨时什么证据都没找到。

  最终,后山在洛氏指出的位置,确实挖出了陶家财物,此案终于人证物证俱全了。

  然而,张从依然不认罪,不但他不认,整窝山贼从上到下,都不认。

  此时断案,有无口供皆可,不认便不认吧,先打一顿,不行再打一顿,再不行接着打,打死两个以儆效尤,总会有人害怕了,服软了,招供的。

  反正都是要死,被活活打死和被斩首,当然是斩首来得快些。

  陶家灭门案在案发后不足十天时间内告破,一时间,兰陵县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孔祥瀛也得了个青天大老爷的牌匾,好不风光。

  因着破案有功、保一方太平,孔祥瀛平步青云,终于脱离了七品的范畴,如愿以偿升了官。

  恐怕只有洛氏不知道,对她会判那么重。走上刑台之时,早就晕了过去,她临死前的哭声,让住在附近的居民现在回想起来都心有余悸。

  看完卷宗所载,姜文远皱起的眉头就没平复过。

  该详细的不详细说明,该含混的反而占了大量篇幅,姜文远也是阅过无数卷宗的,这份为何如此奇怪?

  而且与陶紫所述,出入极大。卷宗内载明,陶家主子无人幸免,陶紫是上了死亡名单的,可眼前活生生的人总做不得假,据她所言,这起灭门案的背后,真正的主谋是她夫君邓烨。

  一起案子,无论死了多少人,总不至于出现两伙完全不同的凶犯吧?到底是如卷宗所述,是洛氏勾连山贼残杀主家,还是像陶紫说的,原是她夫君起了坏心?

  有些难办啊~~毕竟二十年光景,一切都物是人非了。

  此事不宜在毫无证据,仅有一人证言的情况下惊动于尚书,毕竟卷宗上报的是已结案,首犯伏诛,从犯流放,孔祥瀛依然在朝为官,如果自己上来就想重审,无异于打他的脸。

  无缘无故,何必结仇。

  但单靠他一人之力,想去查证一起发案于二十年前、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旧案,亦难如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