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5章 第三百七十四 袭杀时刻!(四千字)_修道十年,出门已是到了强秦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越发动荡,六国贵族逃离咸阳后,搅动天下局势的能力大增,天下动乱在即。

  乾坤未定。

  儒家依旧有翻身之机。

  下市时分(申时)。

  大队肩扛铁未的士卒在杨武的指令下开始了墓地开掘。

  首先拆除的便是陵墓外围的石壁墙。

  秦落衡并未去最前方,而是停留在孔子冢外的树林中,他其实一直没有下定决心,是否真掘孔子墓,对于孔子,他还是抱有敬意的。

  只是最终还是下了命令。

  他站在无能名其树的树林中,望着这庞大的树林,眼中也是露出一些感慨。

  古代对葬礼看的很重。

  尤其是儒家。

  儒家以人伦为本主张礼治,而在儒家推崇的礼仪中,最为看重的便是葬礼,甚至是不惜耗时耗财耗人生命以完成葬礼。

  他还记得《史记》中有孔子世家的描述。

  “孔子葬于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jue)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于冢上,凡六年,然后去。”

  他当初看到这句话时,无疑感到很动人。

  因为一个学派的士人自愿的耗时耗财耗费生命,全然为了各自的信念,而且与他人无涉,但真的处于这个时代,秦落衡对这种做法却是嗤之以鼻。

  儒家过于在意这些繁文缛节了。

  相比于其他学派,儒家显得过于铺排了。

  这种葬礼跟其余学派珍惜时光生命,以奋发效力于社会相比,相去甚远。

  达观如庄子,节葬如墨子,看重生命功效如法家兵家以及其他实用学派,儒家的这些做法统统都华而不实,只是在空耗光阴、虚度年华。

  但也正因为此。

  其他诸子的墓地早已无可寻觅,但孔子的陵墓却是日渐壮大,树木成林,孔子也从当初一个正常的大学者,一步步被冠以了‘学圣’之名,还以此获得了诸多敬意。

  实让人不经愕然。

  秦落衡迈步在这片各色树木的独特小树林。

  他其实对这片树木早有耳闻,据说这是孔子死后各国儒家弟子各持其国之树木前来栽种的,是故树色驳杂。

  不过。

  秦落衡认不得这是些什么树,因而只是驻足观望了几眼,便迈步走向了林间的一条大道,这条大道直通目的,而道口两侧则是两座古朴的石阙。

  孔子墓穴的规格可谓极高。

  就在这时。

  开掘的士卒发现了一些东西。

  秦落衡闻声走了过去。

  只见在几道拆毁石墙中发现了百余卷典籍。

  秦落衡去到近前,亲自查看起了这些石墙中的藏书,思忖片刻道:“将这些藏书悉数登记,以为儒家定罪之凭证,同时把这些书送到咸阳,让咸阳对比一下,若是有咸阳未曾收录的书籍,便直接收录,若是已收录,便交给御史中丞处理。”

  杨武道:“诺。”

  固迟疑片刻,说道:“下吏对此确有不同看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