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8章 疑问_重生之乘风而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遗稿,周至也参加了一些工作,主要是对辜幼文整理好的资料进行校勘。

  到现在为止,他们已经发现辜少咸的遗稿里边其实不是一部书,而应该是四部书。

  第一部是少咸先生五十多岁时候,参考黄侃的《谈忝盍贴分四部说》,将声韵分立出谈盍二部扩成三十部后,以之为基础工具,对《诗经》的韵脚作了分析排比,写成的《毛诗韵例》。

  这部著作,标志着少咸先生学问的成熟,对于上古音的分析非常重要。

  这部书成于解放之前,在抗战时期就已经遗失了,而之后先生出于对学术的谨慎,一直没有重新写出来。

  第二部则是先生当年应几位国文大佬的要求,将自己的学术观点写了出来,供大家参考的《新校广韵》。

  《新校广韵》,其实就是少咸先生用来解释《毛诗韵例》,方便大家看得懂他的学术观点的工具书,两本书一为理论,一为应用,结合在一起,就是先生的学术基础架构,就算没有先生指导,也能够通过研究分析,得入门庭。

  然而这部书同样也是命运多舛,当年先生将手稿寄到商务印书馆,就因为战乱没有了下落。

  而现在这两本手稿,应该是老先生在受到冲击,停止教学期间,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重写出来的。

  唯一接受过两本书教诲的,就只有一个辜幼文,而两部书中的一些内容,与辜幼文少年时期接受的教诲,都存在一些区别,说明先生多年来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攀登学术高峰,调整自己的学术框架,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第三部就是先生毕生学术的大成之作,也是这份遗稿中的重点著作,解放之后写成的《广韵疏证》。

  这部书当时中华书局已经准备出版,可是万万没有料到大事一起,手稿被退回,紧跟着都被抄去。

  直到几十年后,方才给江舒意在旧书摊边偶然看到。

  而更让人惊喜的,是遗稿里边,除了之前交付给书局被退回的那部分外,先生又将新有所得,记录了不少下来。

  这是一部新的著作,辜幼文将名字暂定为《经典释文集说附笺》。

  《毛诗韵例》、《新校广韵》、《广韵疏证》、《经典释文集说附笺》,四部著作构成了一个庞大,繁杂,科学,严密的学术体系,是一个人在几十年里不断探索思考的心血结晶,少咸先生以古文的体例写成这四部著作,以中国古文的精炼,都有近五百万字,可以说是韵学一门的瑰宝。

  对于周至来说,这既是一个帮助师爷爷整理曾师祖遗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接受教育,吸收知识的过程。

  他现在的研究水平其实已经在硕士水平之上,在别人眼中枯燥乏味的东西,在他这儿简直就是蜂儿见到蜜糖一般,也就难怪江舒意临走前会提醒他不要过度熬夜了。

  “您给我的稿子我已经校读好了。”周至坐下来也就不再客气,将包裹打开:“其中《毛诗韵例》算是基本完整的,但是我有一个疑问。”

  “哦?肘子你说说看。”

  “《诗经》分作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是从十五国采集来的,又称《十五国风》,这部分诗歌在韵律上肯定存在口音的差异。孔子所崇尚的,则是雅言,认为西周的雅言是最正确的发音。”

  “这部分所谓‘发音最正确’的官方语言,只有当时的贵族才能掌握,故而《诗大序》有言: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

  “从韵律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认为,作为宗庙祭祀的《周颂》和作为王畿乐调的《大雅》,肯定才保留有孔子认为当时最正统的音韵。而这一部分,也必将是曾师祖《毛诗韵例》的重点内容。”

  “然而这部分资料,在您给我看的已考订部分当中,还没有发现。”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