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章 雕刻犀第一_道家神瞳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用一部分光滑的绝壁,浮雕了东坡先生的半阕《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刀代笔,平添无限人文雅趣。”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杨伟居然跟着吟诵起来,不过,吟诵了几句之后,却又沉吟道:“落款直生······”

  直生到底是谁?这也是陆轩想问王老的问题。

  “你们所知道的明清犀角雕刻名家,都有谁呢?”王老笑着问道。

  “明清两代,关于治犀,有‘南鲍北方’的说法,苏州鲍天成,京城方弘斋。尤其是鲍天成,名气最大,号称治犀第一人,其他的,我还真不知道了。”杨伟在王老面前,满是谦恭地认真说道。

  “嗯,有这个说法。鲍天成之所以出名,是因为他是专注治犀的大师,很少雕刻其他物件。至于方弘斋,一方面他是北方唯一的治犀大师,另一方面因为是个僧人,身份有特殊性。所以这两人名气最大。”王老赞许地点点头,毕竟犀角类古玩的认知度相对不高,杨伟能说出这两人来,已经很难得了。

  “其实就明末清初的治犀技艺而言,江南一带的多名大师,水平不相伯仲,除了苏州的鲍天成,还有南京周文枢,常州蒋烈卿,无锡尤直生······”王老接着说道。

  “那这个落款的‘直生’,就是您刚才说的尤直生?”陆轩立即问道。

  “没错。尤侃,字直生,明末清初犀角象牙玉石雕刻名家。要说谁是治犀第一,我觉得他也算是一个候选人。为什么呢?第一,他有开创性举动,犀角雕染色的工艺就是他发明的;第二,在拍卖会上,他的得意之作往往拍出高价。”发现了这么一件宝贝,王老显然兴致很高,他喝了一口水,继续说道:

  “尤侃的犀角作品,被当时的人称为尤犀杯。但是尤侃之所以不如‘南鲍北方’出名,是因为流传下来的关于他的文献太少了,仅有寥寥数语。但他在这种情况下又能被称为大师,纯粹是因为传世的艺术精品打动了世人!”

  “而关于鲍天成,流传下来的文献相对多一些,比如明人张岱《陶庵梦忆》中有云:吴中绝技,陆子冈治玉,鲍天成治犀······俱上下百年,保无敌手。这直接给鲍天成定了性。但是,这只是张岱自己的看法。当然了,鲍天成的治犀水准是极高的,但是我觉得,最起码尤侃不输于他。谁是治犀第一?恐怕答案莫衷一是,见仁见智。”

  王老的这一番话,说得陆轩和杨伟频频点头。正所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这些经过实践和思考之后浓缩的精华性论断,又结合实物讲解,让两人对犀角艺术品的认知,不知不觉提升了一个档次。

  “啊!”杨伟仿佛突然反应过来,猛地喊了一声,又看着陆轩说道,“你这下空手套白狼,赚大发了!”

  “我也没想到,居然会是这么一件工料俱佳的顶级艺术品,不过你这个‘空手套白狼’也太难听了,我还花了800块钱呢!”陆轩皱了皱眉说道。

  “800块?”王老的表情也有些不自然了。

  。何以笙箫默小说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