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7三营(一)_明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火器的制造很感兴趣,在别人固步自封的当口,他如饥似渴通读钻研过许多火器著作。毕懋康的《军器图说》甚至徐光启翻译的《火攻神器图说》他都有涉猎。这在当时的明末匠人中,是极少见的。

  赵当世试探着向他提出燧发枪的概念后惊奇地发现,陆朴一居然很早以前就曾经根据一把身毒古里传来的火器动手制作过“自生火铳”。在赵当世的前世记忆中,身毒即印度,此间正值莫卧儿时代,其军备发展同时受到奥斯曼帝国与西欧方面的影响,比起东亚,并不逊色,有些方面更为先进。陆朴一能从这方面着手,至少说明他的眼界很高。

  可惜的是,陆朴一做过的那把“自生火铳”很早以前就因炸膛毁坏了,他脸上盖在浓密的毛发下的一道疤痕就是那时候落下了。赵当世通过他的述说大体上能够确定他所做的就是一种撞击式的燧发枪,这种生火方式不但比火绳枪优越,比起簧轮式的燧发枪也更先进。

  但赵当世的兴奋劲儿并没有持续太久。据陆朴一所言,当初他之所以放弃了继续对燧发枪的研制,主要考虑到了两个方面:第一,成本太高。这不单单是物质上的成本,人力上的成本也很巨大。完成火绳枪的一系列击发最多七八个组件就能胜任,而撞击式燧发枪少说也得二十来个组件才能运作。制作这些组件的物料价格昂贵,而且因为需要精密贴合,这对于工匠的做工技术也是极大的考验。第二,击发率不尽如人意。火绳枪虽然笨拙,但只要不是在风雨中,点火的效率基本上可达百分百。比起这个指标,目前的燧发枪的击发率能达到百分之三四十已经很不错了。这对于需要投入实战的军队来说,太不可靠。

  私人的武器与军队的制式装备是应该严格区分开的。陆朴一很有大局观,在认定目前大规模投产燧发枪不是明智的选择后,他很快转换了研究思路。以至于两三年都没再去碰燧发枪。

  赵当世头脑很清醒,作为一个先知先觉的人,他迫切希望能运用自己的远见来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但事实是,目前就连西欧也未曾将燧发枪作为常规装备,一个没有人才储备,更没有生产力支持的赵营,拿什么去追求新科技?

  燧发暂不可行,赵当世转而把目光投向了膛线。现今明军所使用的火器,清一色都是滑膛,若是能将铳管内壁加上膛线,都不需螺旋形那般,只要有直线的沟槽,势必能让火器的射程与准确性大大上一层楼。

  然而陆朴一的话还是给他当头浇了一盆凉水。首先,给枪上膛线,并不仅仅是枪管自身的事,同样关乎所使用胆丸的翻新。这就意味着,一但赵营使用了新式的线膛枪,那么从今往后从敌人手中缴获的所有现成的弹丸都成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