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定军(三)_明匪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畏,单听左思礼一面之词,终归偏听偏信,赵当世也想亲自会会祝允成,察其虚实。

  “褚犀地、祝允成就在枣阳,主公可择日登门拜访,龙在田或许不日将至附近,等那时再去拜见不迟。”昌则玉依次说道,“熊、左、陈、刘四人距离较远,营事蜩螗,主公不能远离,就暂且着使者代为上门问候便了。”

  赵当世应了一声道:“正可如此,褚犀地等人那里,等营事粗定了我立刻就去。外派使者的人选重要,我还得好好想想。”随即对何可畏、王来兴道,“这些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拜会之时礼品必不可少,而今营中固然钱财短缺,但好钢就要用在刀刃上,若为了一点资财锱铢相较,不免因小失大。是以礼品这块,还需二位费心安排。”

  何可畏与王来兴皆道:“自如主公所言,必尽心竭力置办,不失我营脸面。”

  赵当世又道:“营中事百端待举,要解决无法一蹴而就,还需步步为固。今日未时,召集军中军将,先事商讨改军事宜。”此言一出,昌、何、王皆肃声称是。

  崇祯十一年的四月初,晴朗无雨,日光高悬。颇有一扫此前阴风冷雨的暖意,有火气旺的,因御寒的冬衣为褪,甚至都感到些燥热。出川后赵营最大规模的一次军制调整,便在此等时节热火朝天进行。

  按理说,频繁调整军制对于军队结构的稳定不利。不过赵当世之所以不得不推行此事,有着诸多原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当然为了配合解决粮饷问题,另一个考虑则源于“顺朝廷”。

  赵当世既为大明朝正牌参将,早前那些诸如“大掌盘”、“大都督”、“闯将”等等自封或他封的名号自不可再提上台面。由此一来,原先营中“总兵”这样的职位称呼无法再用,否则他赵当世尚为参将,侯大贵等人却是一个个“总兵”,在外人听来作何解释?就赵营自己内部军令传达人事调整也会相应存在诸多问题。

  另外,虽然不能指望朝廷补贴军资粮草,但这种可能性却未必没有。而当初熊文灿的使者来赵营中就曾说过一句话,认为新附军军队结构紊乱,难以同明军现有体制相对应,是上峰量体预估拨付预算的一个极大阻碍。所以赵当世与昌则玉等人细细研究讨论后,决定还是尽可能贴近目前明军中惯用的军制结构来重新规范赵营。

  先说军制。

  最高统帅即赵当世,正职全称为协守襄阳南阳鹿头店参将。作为幕僚策士,昌则玉与穆公淳分别为左右军师。

  全军野战系统分四营,即无俦营、效节营、起浑营与飞捷营,为避人口舌,之前的“军”一级编制暂弃之不用。每营设统制坐营官一人,为主事;中军官一人,传令监阵;参事督军一人,辅佐及监军。往下一级则为哨,设

  请收藏:https://m.htwx8.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